按照岚皋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7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现将教研室2017年预算信息公开如下:
一、部门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扎实地做好教育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3、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制定的教育科研规划及课题管理办法,提出全县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做好教研课题申报、管理及成果的推广等工作。
5、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推广教育教学经验;组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技能,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对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7、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进行教学视导,检查教学工作以及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学质量进行评。
二、2017年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 一)加强教研网络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教研员素质的三个“提升”。
2016年我县的教研队伍建设实现了顶层设计、制度推进、师徒结对等成果。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教研员的理论素养,要通过读专著,写心得,写叙事、每月一次的集体学习、集体学习中的专题讲座,提高教研员的逻辑思维、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二是提升教研员观课议课的能力,建立教研员联校机制,通过走进学校,深入学科教研组活动中,与教师共同成长,鼓励教研员参与到骨干教师的工作站、工作坊、工作室中,与一线教师一道,聚焦课堂与问题研究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研员观课议课的能力;三是提升教研员的活动策划能力,教研员必须能独立承担学科活动策划任务,因此,今年,各学科教研员在配合完成省市学科教研活动的同时,要制定本县本学科的学科活动,通过举办学科活动提升策划能力。
2.健全学校教研组和协作区大教研组。
科学合理的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以有利于就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增强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各协作区要按要求完善大教研组建设,以大教研组的研讨为主开展协作教研。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三个“转变”。
2016年,我们启动了“十三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7年的重点是:通过基地校和师徒结对,让2017和2018年度的201名培养对象能够成为本校真正的业务骨干,并能产生省市教学能手10余名;能够建立3至5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2至3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建立县一级的工作坊5个。以期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农村学校市县教学能手稀缺的局面的转变;二是薄弱学科骨干力量稀缺的转变,三是乡镇学校中青年教师无导师引导的现状的转变。为此,我们将采取下列措施:
1.积极搭建平台,为教师的研修和成长提供机会。一是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培训基地校(园),为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和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学能手工作站的作用,实行“导师制”,采取“浸入式”影子培训的方式对乡镇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式培养;二是通过全体教师每学期一次的优质课展示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达到以赛促研的作用,为教师步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搭建平台;三是通过论文、课例、教育叙述、教学设计、课件等成果评选,促进教师做到教有所思,为教师的成果展现提供平台。
2.把磨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进行推进。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组员智慧反复推敲和通过试讲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磨课的价值不只是一节课的成功,而在于这个过程是同伴共同研究课标、研究学习、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过程。教研室将指导学校制定有关磨课的管理细则,年级备课组、教研组通过磨课建立问题清单,再通过磨课逐一进行问题销号,从而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和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促进校本研修的三个“深度融合”,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1、实现校本研修三个“深度融合”。
一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教师认真学习《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将学习《核心素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引导教师研读《课标》理解《核心素养》,研读教材揣摩《核心素养》,教育教学体现《核心素养》;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017年,教研室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学校常规教学中加以考核,并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三是协作研修和个人成长深度融合,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聚焦课堂教学,在磨课的过程之中,加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全面推进主题式校本研修。当前,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目标不明,实效性低。2017年,各校要通过聚焦问题,确定研修主题,明确研修目标和研修路径,努力实现校本研修在解决学校自身问题和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推动教研协作区建设,开展薄弱学科和教育教学薄弱学校的精准帮扶,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在县局的统筹下,科学合理的规划教研协作区,强化协作区的教研协作的主体功能,要做到机构正常运转,制度规范具体,资源能够共享,管理集中统一;二是加强薄弱学科建设,通过教师转岗培训充实学科队伍,通过学科研讨交流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学科竞赛打造名师形象;三是加强对教育教学薄弱学校的精准帮扶,采取重点校包挂薄弱校、教学名师指导薄弱校的学科建设、教研室跟踪指导的方式进行;四是加强特岗教师、支教教师、轮岗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动态的管理。
(五)抓教学常规落实,促常规管理的规范。
1.突出常规重点。一是突出教师备课,做到授课有备课,备课内容完整;二是突出上课,做到课前提前到教室门前候课,无擅自调课和旷课现象;三是突出作业,做到合理布置作业,认真批阅作业;四是突出管理,看学校在常规教学的管理方面是否到位,是否规范,是否科学。
2.关注薄弱学科建设。做到开齐课程,组织体、音、美、科学、道德与法制等薄弱学科教学的研讨、培训和观摩活动。
3.加强质量监测与分析。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的新途径;继续做好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和中考的成绩统计与分析;逐步建立质量监测资源库。
(六)抓手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1.落实国培项目。积极申请国培项目,加强与国培项目县的联系,借鉴其好的经验;结合本县实际,通过国培项目促进教师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培方面的作用。
2.拓展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培养基地校(园)的作用,加强“浸入式”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指导团队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送培到校。通过“名师大篷车”活动,加强乡村教师的培养;通过“主题式”研修,将观摩研讨与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师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名师大篷车”和校本研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之,2017年的教研工作,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校本研修、课题研究向实在、有用、有效方向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学生想学和乐学目标实现的深化,常规教学管理从数量的要求向质量的提高方面的深化。
三、部门基层预算单位构成及经费管理方式。
教研室属于独立核算的财政部门补助事业单位,财政次为一级预算单位。
四、部门人员基本情况说明
本单位共有13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高级职称5人,一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
五、部门国有资产占用使用情况说明。
2016年末国有资产总额为186209.56元。其中:通用设备100638元:家具用具85571.56元。
六、部门预算绩效说明。
通过预算细化单位的各项支出,对单位的收入支出业务有一系列的量化安排。做到有预算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或少支出。通过预算管理合理的分配资源,强化内部控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
七、2017年部门预算收支说明及增减变动说明
1、收支总体情况。岚皋县教研室2017年预算收入119.09万元。其中:1.工资福利支出109.81万元;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0.78万元;3.商品和服务支出8.5万元。和上一年度相比减少了60.87万元,减少原因退休教师的工资预算支出。
2、我室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为0元。。
3、我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为0元。
4、机关运行经费为0元。
5、三公经费预算是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其中公务接待费19500万元,与上年预算相比增加了1500元。
八、2017年专项资金预算情况说明
当年无此项收入/支出
九、专有名词解释:
1、“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附件:部门收支情况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