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拼20年,深深明白大家和小家的深刻道理,在家乡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中,她被家乡的人才政策吸引,总觉得在外拼搏那么久总得回家带领乡亲们一同奋斗,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回到大山里,“老板”“回归”农民身份,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需要足够的勇气,但岚皋县民主镇兰家坝村的女青年廖伦非就完成了这样的“转身”。把这些年挣的几百万元投在家乡的土地上。回乡创业打造“田园综合体”,把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给了相亲们,解决了50多户贫困家庭的就业,更带动了村民们一起致富,用自己的付出携手村民共建新时代。
年轻时的廖伦非只身外出打拼,在企业当过工人,做过美容院、办过学校、在非洲开过石料公司,凭着她的执着、勤劳、本分、坚毅的性格,走南闯北一路下来,也算小有积蓄,历经坎坷淘得人生第一桶金。然而,她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上班族生活,她心中渴望着早日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大,心里越来越牵挂家里的老人。在外打拼20年,父母也变老了,廖伦非想好好陪陪父母;加之党和政府给农村的好政策越来越多,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何不回乡创业呢?
2018年2月,廖伦非回到兰家坝村,返乡后,看着很多村民的土地撂荒,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还很艰难,廖伦非的心被触动了。廖伦非说:“以前离开,是为了让我们这个家摆脱贫困。这次回来,则是想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我只想在兰家坝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能够带动家乡父老一起发展致富,让小山村变得美丽富裕。”
2018年2月,成立了伦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进入了种殖养殖行业,把这些年挣的几百万元投在家乡的土地上。林下种植魔芋、黄花、养鸡。初中毕业就离开大山到城市打拼的廖伦非,没有种过地,投资农业对她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廖伦非的创业梦就在这里起飞。
兰家坝村是岚皋县民主镇北部边远的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势狭隘,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全村三分之一人口为贫困户,村民多以耕种为业,思想偏于保守,创业伊始乡亲们怕亏损没信心,多半处于担心、观望状态, 为打消村民们对她的疑虑,廖伦非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园区规划书,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拜访。“我带大家发展种殖养殖等产业。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有信心带大家过上好日子!”得知廖伦非在外生意做得不错,又看她语气诚恳,村民们的态度有所松动。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亲朋好友的鼓励下说干就干,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解合作社运营的好处以及村民以土地入股后收入保障问题,让群众生活有来源,衣食有保障,以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最后,以民主镇兰家坝村为根基,建立种殖养殖园区,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流转土地近1000亩,带头种植魔芋300亩、黄花100亩、茶园改造200亩,发展林下养鸡近10000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园区建设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殖养殖规模,建设厂房,力争形成全产业链,将合作社发展成为本地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目前,园区尚在发展阶段,但是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本村农户足不出村就能转移务工就业,每天在园区上班人数达30人,日平均工资120元。在对待农民工方面,做啥都得讲诚信,不亏欠相亲,也从不拖欠村民一分钱的工资,创业至今,已带动周边50多户贫困家庭就业增收。另外,为充分发觉村民潜力,致富增收,她出资帮助有能力、有想法、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如陈正根、熊明良等户免费发放鸡苗户均200只发展产业,并帮他们把养殖的生鸡卖出去。
“一年多时间在家乡的山坡地上精心耕作,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投资农业,尤其是在地无一分平的大山里投资农业是一件很艰难,见效很慢的事,但不管有多难,这个过程有多漫长,我都会坚持,决不放弃”。廖伦非,脸上写满了“80后”女性的顽强与自信地说。
人生有付出、有追求,才有意义、有价值。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也得了省内《陕西传媒网》、《陕西工人报》、《陕西农民网》、《安康新闻网》各级媒体以“80后女士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标题的事迹报道;2018年底被民主镇人民政府授予了2018年度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今年六月廖伦非被岚皋团县委授予“青春岚皋行动”先进个人。全村人都为这个80后骄傲!
她“跳出农门”后重返家乡,有了自己致富“园区”,带领村民吃上“园区饭”,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家乡百姓的淳朴感动着廖伦非。廖伦非深深地爱着家乡,爱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家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已成为她的使命和责任。
以必成之心,创未有之业。作为致富带头人的她说,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想,总会有办法,总会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