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乡织出幸福图 ——岚皋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回眸

发布时间:2021-03-29 08:35来源:安康日报

2016至2020年,历史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灿烂、厚实生动的一页。

在祖国腹地、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岚皋县酷似阔叶的版图,在党的光辉照耀和人民群众的汗水浇灌中,亮点纷呈,风景迷人。

在这里,以生态为底色,以交通为经脉,城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幸福安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岚皋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和“旅游富民、生态强县”发展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奋进,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7万岚皋人民奏出一曲奋斗、奋起、奋进的时代凯歌。

1月11日,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岚皋县佐龙镇佐龙村山山岭岭,格外明亮。虽说大多数树木叶子已落尽,但这里仍然不缺少斑斓的色彩。金黄的落叶厚厚实实地铺了一地一林,健壮的枝干直指瓦蓝的天空,叫不上名字的红叶树把叶子红成了乌色,常青灌木、竹木依然绿着,冬天的山溪水虽然很瘦,但清澈见底,缕缕、片片皆可入画。

这里是移民搬迁户张远满的老家。今年57岁的张远满,三年前还住在这个山顶上,两间破烂的土墙房,墙体皴裂得像老黄瓜,黢黑的扬尘不时飘落,人畜同屋,屋外下雨,屋里也下雨。不通公路,刀耕火种,肩挑背扛。母亲年过八旬,得有人长期在家照顾,而张远满自己又患有严重的腰椎病,干不了重活,出不了门,仅靠几亩薄地过活。“一年糊一年,不敢想长远。”张远满感慨道。

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后,张远满家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结合实际,将他家列为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对象,才彻底告别“一片狼藉”的生活。易地也并没“易”多远,下山5公里——一个由9栋300多户楼房组成的集中安置点,仍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房子虽说只有47平方米,但两室一厅一厨一厕,对于张远满和母亲来说已经够用,最关键的,自己没掏钱,只做简单装修就住了进去。

新房子、新家具、新日子,让张远满和母亲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是,不种地,吃什么?想回去又怎么办?岚皋县建立搬迁后扶“睦邻之家”工作机制,从搬迁户中选取了楼院长管理搬迁小区事务和为大伙儿服务。张远满被选为楼长,每月有2000元的公益性岗位工资。另外,山上老家土地被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种魔芋,每年给村民分红三四十万元,张远满和大多数搬迁户还在园区务工,一年又是1万多元收入。

搬迁点附近还建有2个猕猴桃园区、1个毛绒玩具厂,张远满把家安下来不久,心也就彻底安下来了。上山的路也硬化了,5公里的水泥路直通山顶,离河不远就是刚通车的安岚高速公路。看着日子一天天变好,张远满上上下下这条路都是乐呵呵的。

五年来,全县共实施异地移民搬迁9262户30044人,危房改造1767户4338人,全县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0.05%提高到2020年的46.5%,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7个。城区面积从2015年的4.44平方公里拓展到9.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2015年的3.7万增加到4.9万。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随着移民搬迁和退耕还林步伐加快,生态文明进一步发展。野猪“组团”渡江,朱鹮、猴子“笑傲”山林传为佳话。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0%以上,污水收集率达85.79%、污水处理率达到90.9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岚河、大道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全县地表水功能区和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由“十二五”末75.5%、83.59%提高到80.2%、89.1%。

如果说生态是“面”,新居是“点”,那么交通就是“线”——生命线。五年来,全县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安岚高速公路终于建成通车,西渝高铁确定过境岚皋并设站,12个镇136个村(社区)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车。出境高速化、县镇等级化、村道示范化、景区专线化的互联互通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县域交通瓶颈彻底破解。

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可思路一变,气象万千。在岚皋县民主镇榨溪村,就上演了这样一幕产业的“百转千回图”。

现在的榨溪村,是由原榨溪村和太洪村合并。搬到山下公路边居住的村支书邱文均,一遍遍从山脚走到山顶,望着八九十年代耕种过的地全成了马桑树、丝茅草的天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要想办法,让这些弃耕的荒山既变出“青蛋蛋”,又变出“银蛋蛋”。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周康成,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义龙,先后走进村里,和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一起进院落、入农户、爬山梁、开院坝会,倾听群众呼声,谋划发展蓝图。

“群众下山,产业上山。”“发展猕猴桃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提了出来。山下,集中安置点建设、旧房改造紧锣密鼓;山上,垦荒,栽植猕猴桃树苗、立水泥桩、绷铁丝网,热火朝天。前面,挖掘机、铲车,日夜轰鸣,小路在变大路;后面,支模、浇筑混凝土、振捣、拆模、养护,有条不紊。电网改造、宽带入户、饮水提升等建设同步推进。

四年时间,榨溪村大变样。一排排新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一片片猕猴桃硕果累累,一个个毛绒玩具从社区工厂出口到欧美。路灯亮了,音乐响了,广场舞跳起来了。穿着红马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扶贫济困帮难,倡导“诚孝俭勤和”新民风。人们工作时把腰弯得更深,生活时却把背挺得更直。

以前的丝茅草和马桑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千亩猕猴桃园。农家肥种植、手工除草、生态农药防害的猕猴桃皮薄味甜,富硒有机,供不应求,如今每年有四五十万元的收入给群众分红。

2020年底,榨溪村引进了一家科技公司,在原有传统猕猴桃园区的基础上,实施数字农业项目,安装智能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等设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采集园区的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提升管护水平,生产优质级猕猴桃,计划一年半建设完成,用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农业赋能,带动群众有更多收益。

“到后年丰产期后,每亩净收入能达到1万元,按照三七分成,给群众要分红350万元,全村1430人,每人能分到2400元!”邱文均信心满满。

实际上,绝大多数村和社区都有类似榨溪村这样的一段“凤凰涅槃”史。“十二五”末,全县在册贫困人口17069户43212人,贫困发生率29.94%,“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退出72个贫困村,减贫22045户63582人,实现在册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圆满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十三五”期间,岚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倍;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倍、1.5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万元,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末的15.9:56:28.1调整到2020年末的21.3:35.1:43.6。坚持农村“五业”谋基本、山林“五园”保长远,形成了以魔芋、茶叶为主导,猕猴桃、畜禽养殖为优势,中药材、水产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坚持工业“两园”增活力,以富硒食饮品加工、轻纺制造、电子元器件组装等为主的循环工业初具形态。坚持旅游“五区”助增收,南宫山、千层河分别成功创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水利风景区,巴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和乡村游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1月19日下午,岚皋县蔺河镇蔺河小学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前考试放假了,校园里留下了难得的安静。和煦的阳光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校长杨向东站在操场上,回顾起这几年来的变化。

东西对立的教学楼和宿办楼是以前都有的,可没有这样漂亮。以前学校就这孤零零的两栋楼,墙体是老旧的,以前的粉刷层斑驳脱落得厉害,可没有钱粉刷,翻修,更别说是美化。院墙残缺不全,靠北边临崖,干脆就用几块门板挡着当墙。就是校门也是挂锁的。活动场地位于两栋楼之间,有一个篮球场,外面环绕着跑道,虽是水泥地面,但由于硬化年代久远,返砂,掉渣,裂缝。所谓跑道是人工用石灰画的线,不出三天,就淡了,一场雨过后,就没了,淡淡的印痕不如干脆清理掉。校园里没有花坛,一些花卉冷不丁有那么几朵开着,一点儿也不起眼。教室里,一张黑板,一支粉笔,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可就是生动不起来。

五年来,国家倾力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扶贫落地生根,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蔺河小学变了样。两栋楼重新装修、粉刷、加固、美化。学校水电线路全部进行了优化改造。教室里有了饮水机,有了电子白板,有了新崭崭的课桌,还有图书角、花卉角。操场做了软化,红的是跑道,绿的是球场,各种运动器材焕然一新。花坛里,花团锦簇,绿树盎然。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高高飘扬。写意式白云缕缕点点,优雅,淡远。香樟、桂花、樱花、紫薇、银杏等,足足绕了白壁朱瓦的院墙一周直到电动收缩校门,展示着鲜艳,散发着芳香。“这几年,国家累计投资了300多万元,进行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幼儿园。”杨向东介绍,学校培养出市级少先队优秀辅导员1名,市级德育先进个人1名,县级教学能手5名、优秀班主任2名、先进工作者1名。

五年来,岚皋县以每年完成“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累计民生支出99.9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新建学校幼儿园10所。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强化领跑生态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陕南首个富硒康养示范基地,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全市扫黑除恶先进县荣誉称号,4名干部受到中央综治委、中央组织部嘉奖。基层残联组织改革、“三长治河(湖)”模式、“三级两账”扶贫资金全口径监管模式等10项创新工作获全国肯定或推广;“五奖五扶五带动”工作模式等13项获全省肯定或推广;岚皋特色亮点工作27次上《人民日报》、57次上新华社、27次上中央电视台。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推出刘照元、邱新田、付金亮等一系列先进典型。

疫情面前,方显担当,方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2020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方针,组织动员五千余名党员干部奋战疫情防控一线,建成县核酸检测实验室,筹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经费5090万元,动员全县人民众志成城,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全县实现零确诊、零疑似病例。

今天的岚皋,已昂首挺胸在新的历史起点,奋力夺取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