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建功立业】用奋斗书写青春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1-05-30 23:59来源:

郑世宝,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岚皋县蔺河镇党政办副主任。曾经,他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与群众家长里短中奉献自己;现在,他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他数年如一日,以单位为家,用无怨无悔的付出书写青春的底色,多次被镇党委政府授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0月的阳光,温暖而明媚。从大湾村活动室出发,顺着山势,沿着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蜿蜒而上2公里,右手边不远处就有一院土木结构房屋,院落里坐着一位头发鬓白的老人。说起第一次入户走访,郑世宝依然记忆犹新。那位头发鬓白的老奶奶,就是他在今后三年里要结下的“亲戚”。

现年67岁的李远祥家住大湾村一组,全家4口人,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母亲已是90岁高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孙子随儿子李千兵在外上学,两位老人留守农村。为了帮老人排遣孤独,郑世宝总会抽空到安置小区李远祥家里和老人唠嗑,讲讲党的好政策,聊聊他们儿子和孙子在外情况,有时还帮助老人做一些缴纳电费、话费、水费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儿。每次去看望老人,老人都握着他的手家长里短,老人脸上不时也会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李远祥得空了也会到他办公室坐坐,这让郑世宝感到非常的欣慰。

徐修词夫妻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生活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郑世宝在多次入户走访后,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向他们讲解产业奖补政策,终于做通了徐修词的思想工作,帮他制定了短期养猪、县内临时务工,长期发展魔芋、瓜蒌,这样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去年,徐修词出栏生猪2头,种植魔芋3亩,瓜蒌2亩,还享受到了产业奖补,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余元,找到了产业发展门路的徐修词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2020年6月徐修辞被镇党委政府评为“自助脱贫标兵”,这是对郑世宝结对帮扶工作最大的肯定。

家住大湾村四组的高仕汉,几年来他守着老房子日子过的勉勉强强。郑世宝与他结对帮扶后,更加注重对他的扶志教育,通过广泛宣传自主脱贫典型,开展“勤劳致富”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激励其增强致富信心。通过规划,高仕汉不仅种起了林下魔芋,还养起了生猪和山羊,收入增加了,整个人的精神气也舒展多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群众办一点实事。”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样一些点滴小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也道出了一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非常时期,大家要坚守好岗位,严守工作纪律,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丝毫侥幸。”郑世宝这样要求疫情防控办公室每一名工作人员。自年初疫情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带头坚守岗位,积极工作。

“陈书记,我把方案发您手机上了,请您你看看有啥地方需要修改不.......”

“孙镇长,刚接到应急办的电话通知,让下午三点前把集中隔离点定好了报上去.......”

一件件,一个个,一项又一项工作都有他的身影。自年初疫情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材料信息,还是紧急事项,无论方案拟定、组织协调,还是宣传舆情、物资保障等等,都有郑世宝忙碌的身影。

“这都是本职工作,跟那些在集中隔离点值守的同事比起来轻松太多了。”有人问他累不累时,郑世宝这样说道。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作为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始终冲在前面。

人生的道路上,能留下浓墨重彩的是少数英雄人物,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郑世宝同志就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工作狂”,不论晴天雨天,他已习惯于早到迟退,不论是上传下达、督办检查、沟通协调,还是机关卫生、干部职工生活,他要先知先会,亲力亲为。作为办公室负责人的他,每天除了要认真完成上传下达、综合协调的繁重任务外,还承担着大量重要综合性材料的起草、审核等工作,每年参与、起草、撰写的文稿不下10万余字。在工作之余,他还勤于写作,两年来,他先后在安康日报、人民代表报、脱贫攻坚简报等主流媒体刊稿10余篇。

在办公室工作期间,他还承担着人大、纪委、审计等方面的工作,有时候为了赶材料、筹备会议,熬过多少夜,有多少个周末没有完整休息过,恐怕连郑世宝自己也说不清,可他从无怨言。他说多付出、默默奉献是每一名党政办公室人的职责本分,自己只是做了职责范围内应该干的。

“最亏欠的还是亲人,感谢他们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郑世宝说。由于身在他乡,因工作繁忙,郑世宝少有时间陪伴异地怀有身孕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这几年他把一腔热情全部洒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