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行动”进行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岚皋: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6-14 17:46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岚皋县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夯实绿色循环产业基础的思路,依托全县丰富的林业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为主的产业格局,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在堰门镇瑞金村三组的土鸡养殖场里,养殖大户赵章奎正在给土鸡投喂饲料、捡拾鸡蛋,并通过手机查看养殖场里土鸡的生长情况。


堰门镇天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章奎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建设手机软件追溯系统,通过溯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每一只鸡从出壳到出栏的全过程。


2021年,在帮扶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赵章奎引进了线上智能追溯系统,严格把控养殖过程。目前产出的每只土鸡脚上和鸡蛋壳上都附有二维码标签,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了解到土鸡从孵化、饲养、出栏、运输等各个环节。


“下一步打算等商标注册下来后,把追溯系统平台建设好,把养殖产业做得更好。”赵章奎说。


在与瑞金村相邻的堰门村,跑山鸡养殖大户卢修友今年也迎来了丰收。2020年,卢修友在堰门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扶持下,瞅准林下养鸡产业,成立了缘侬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本村优质的桑叶资源,发展桑叶鸡养殖,年产绿壳鸡蛋50000余枚,产值达10万元。


为了带动村里的困难群众共同致富,卢修友每年免费给村上34名残疾人发放优质鸡苗,配套过渡饲料和防疫药品,土鸡长成后再保底收购。


堰门村养鸡户陈本新告诉记者,卢修友发展养殖业,带动了像他一样的很多村民致富,每年都能挣到钱,并且还细心的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下一步打算扩大鸡场面积,翻修鸡舍,增加养殖规模,计划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养鸡产业中来。”卢修友说道。


截至目前,堰门镇已发展林下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形成了魔芋、富硒茶叶、蚕桑、特色林果、林下养殖等五个千亩产业带,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富民产业之路。


入夏以来,在滔河镇百亩中药材种植园区里,即将成熟的五味子挂满了枝头,当地村民正忙着搭架、剪枝。村民胡尚芝告诉记者,自从村上发展五味子种植产业以来,她们一家就放弃了外出务工,回到家乡和乡亲们发展中药材种植。


“我们这儿的人务工都还积极,每人每天一百块钱、管吃,现在政府也支持我们这些项目。”胡尚芝介绍说。


滔河镇山大林广,90%属于山林地,气候温润,为发展中药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2016年,葵花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中药材淫羊藿、黄连、云木香、五味子等林下种植和药材种苗培育,通过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当地33户110人实现增收,园区务工年均2500人次以上,劳务收入约25万元。


“在家里靠林下经济合作赚的钱多,在高峰的时候能达到8000块钱,正常一个月也在5000块钱左右,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丰富的利润。”村民胡尚文说。


滔河镇葵花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超告诉记者,葵花村将继续围绕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扩大规模,加强林下作物管护,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打造葵花村特色品牌。


据统计,今年滔河镇五味子、云木香、淫羊藿、黄连等中药材种植达到6万余亩,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截止2021年,全县共实现林业综合产值16.14亿元。发展林下养鸡210万羽,林下生态养羊13万只,林下养牛、养猪3.5万头;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7.3万亩,创建市级山林经济示范园区1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发展各类山林经济合作组织300余家,有力推动了产业振兴。(图文/记者 陈均伟 周威  通讯员 陈员森 谭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