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西线一日游

发布时间:2014-06-09 14:53来源:本站原创

刚从碗场坝晨练回来,老干部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王主任来电话:“罗老师,我们已经在小河口集中了,你怎么还不来?”昨天,校退休党支部书记给我来电话,老干部局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岚皋西线旅游,希望我能参加。我有些犹豫,没说去,也没说不去。没想到老干部局今早直接来电话催促了;恰巧西线的几个景区我只去了一个神河源。走一趟吧。

感恩四季

抄近道在岚河大桥头上了老干部局的包车,过肖家坝,通过加宽后刚刚恢复通车的岚河二桥,县城已被甩在身后了。过了菜籽垭,向南行驶在四季河边的岚城公路上,透过车窗,只见林荫夹道。过了头桥,水边麻柳树绵延数里,像是哨兵护卫着这一条清流。

杨家院子到了。桥头丑石上著名作家陈忠实“杨家院子”的题字苍劲有力,与它的载体一道显示出村民的厚道与朴实。清一色两层楼的陕南民居一座接一座,乡间别墅一般。山坡上茂林修竹,一片葱绿。水边的麻柳树在河道上空仿佛有意搭起凉棚,手牵手地将河水荫庇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没有散养的家禽家畜,看不到垃圾堆,也不见污水沟。我不由心里涌起一股感动:四季河是县城饮用水源,我们能享用如纯净水一般的自来水,那是四季河两岸村民社会公德给我们带来的福气啊!他们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又下大力摒弃千年陋习。我知道,后者的难度要比前者大得多。他们在打造自己的形象,更是在维护县城居民的健康,塑造岚皋人的形象。

过了四季镇政府所在地,跨过一道桥,进入一块三角形的平地,公路穿过一角。车上有朋友说,刚才走过的是茶棚子。茶棚子?对,茶棚子是这个样子;但又不是。48年前,我曾在这里住过半个月。那时,我在岚皋中学上初一,1966年采茶季节,岚中将全校学生全部开到乡下支农采茶。我所在的初一(2)班被派到茶棚子。茶棚子前面的四季河上有一座桥,是两根圆木搭成的。原木并非笔直,每天多次从桥上走过,去对面山上茶园采茶。开始走过时战战兢兢,一不小心有可能掉下去。不几天就习惯了,每次过桥总是跑过。这里住着好几户人家,我们班住在龚家。龚氏兄妹中有一个叫龚仁林的是我们班同学。那个饥饿的年代里,能吃饱肚子就是万福了。龚仁林的母亲把我们的伙食调节得很好,我感到天天在过年一样。四季河有的是鱼,有个雨天,龚仁林领着我们在河里钓鱼、砸鱼。午饭餐桌上,龚妈妈为我们端来一大盆煎鱼。我生平第一次尝到鱼的味道。1967年夏天,我们班十几个同学下乡步行从这里路过时,龚妈妈认出我们,留我们吃了一顿饭,也有一盆煎鱼。沧海桑田,48年过去了,现在当再次从这里经过时,我这个当年的初一学生已是年过花甲的老者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里只是一大块庄稼地,村民可能搬到集镇或城里居住了。圆木小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桥。我差点儿没认出这个地方。

云映朝阳

顺着四季河,汽车绕过一道道湾之后,开始进入盘山公路,顺着之字形的路往上攀登。马达轰鸣,正感到郁闷时,进入一个山坳,前面出现了一处岔路。汽车没走右边的水泥路面,却选择了左侧的泥土路面,通过一道用圆木和树枝搭成的横额上写着“朝阳洞”三个字的门框,向前开了一段,停下了。车路左面是山坡,森林茂密;右面则是一开阔地,做了简单地碾压。我们走下车来。晨练时,穿短袖体恤我还嫌热;现在,外面加了一件夹克,竟然还有点儿冷。幸亏王主任嘱咐要带件厚衣服。老干部局黄局长为我们介绍了此行领队毕严副县长和随行的涉旅部门的领导,并请县国营林业总场场长廖正平给大家介绍情况。

廖场长说,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总场新近正在新建的狩猎场。这里山高林深,坡度却不陡,又没有人居住,很适宜打猎。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按动物的保护级别交纳一定的费用。眼前这一平坝,打算做靶场。这里离县城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盛夏季节凉爽无比,爱好射击的朋友,双休日带上食品饮料,在这里可以进森林打猎,也可以在这平坝上打靶、打飞碟。

玩枪,我不感兴趣;这里的景色却让我着迷。抬头仰望,朝阳掠过路里侧高大乔木的顶端,映照在西边山坡上,丛林显得越发地绿。头上的天空铺上了一片疏朗的淡淡的白云,像是有序排列的一片片洁白的羽毛,似连非连。南面的山凹处,一团密集的白云正在升起,变换着不同的形态,刚才还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棉絮,眨眼间又变成一位奔跑的运动员,晨风撩起他的衣衫。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云更白,天更蓝。像是担心山色只是单一的浅绿色,朝阳把云投影在林间,那一片浅绿瞬间又变成深绿。朝北看,那是我们来路方向,那儿的山头与我们脚下的狩猎场高度几乎持平。向前平视,起伏的山头连成一气,一马平川似的。而上空的云像是薄薄的纱巾被风吹起,它罩住了东边的天空。西边的山头后有一团白云,瞬间幻化为展翅高飞的白天鹅,像是追赶就要被风吹走的那片纱巾。

神田柔美

望着那只白天鹅,我正在遐想之际,王主任催促上车。汽车返回到水泥路面,继续向南行驶。走了一段,见前面岔路口右侧有一门楼,上面镶嵌着贾平凹字体的“神河源”匾额,几年前我们岚中组织旅游我去过,我知道里面有李商隐后裔古墓遗址、冠冕琉金塔、乌龟朝阳、神农补锅台、巴山秋池等景点。汽车没有进神河源,走左面,循着岚城路继续向南开。快要到山顶了,可能是海拔和气温的影响,越往上走,树木越矮。到了山顶,极少乔木,有些灌木。下山了,汽车在一个小广场停下了。

走下车来,这是一个停车场。北侧是一条公路,有标志牌立在那里,那是去横溪镇的公路。前方是一座叠加式凉亭的牌楼,正门上方镶嵌着黑底黄字“神田草原”的匾额。南侧是一条还算宽阔的公路,路旁高高竖立着“省界”和其它提示的牌子,提示文字的署名都包含有“城岚路”“重庆市”。这就表明这里是岚城路(陕西岚皋至重庆城口)陕西和重庆的省界,我们正一脚踏在陕西和重庆两个省(市)的土地上。这条跨省的公路路况,重庆段明显优于陕西段,中间始终有一条黄线,双车道并行不悖。向下看,沟壑纵深,路面上每隔一段设有减速带。有人开玩笑说,重庆市县区级别要比岚皋高一格次,公路也比岚皋高一格次。

体验了脚踏两省的感受,回到车上,汽车载着我们驶进“神田草原”大门。一会儿,神奇的地貌出现在眼前:馒头似的小山包一个挨一个,浅草才发,地表绿中有黄,黄中带绿。矮矮的灌木点缀其间。没有溪流,见不到岩石。可是,却有一个水潭孤立地静卧在凹处,清澈的水倒映着高天上的流云。

在一座平坦的山脊上我们走下汽车。廖场长指着眼前无垠的一个个馒头似的小山包说:“这是亚高山草甸,我们来得早了些,草刚刚冒出地面;盛夏时节最为茂盛,那时各位来这里会更深刻地体会‘神田’的含义。亚高山草甸属于喀斯特地貌之一。若干万年前,这里可能是一片大海;地壳运动,将海底抬升了起来。那些低凹处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水泊;山那一边有一个水泊,它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干涸。这里的地下水与千层河相连,那里的线形瀑布应该就是这里的地下水流泻出去的。”

眼前的草甸还没有绿。准确地说,那些馒头似的小山包更像女性丰满的乳房。这样来看,神田展现的是女性般的阴柔之美。我曾几次游过南宫山,三峰耸立,峻峭雄奇,它展现的是男性般的阳刚之美。岚皋两侧,西有神田,东有南宫山,一个阴柔,一个阳刚;阴阳相辅,刚柔相济,孕育了岚皋美丽的山川,繁衍了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岚皋人民;是老天爷赐给了岚皋儿女这多情的土地。

这时,头顶上正有一方白云覆盖,像是很近,似乎触手可及。前方起伏的草甸显出似有似无的草色,阳光透过云的缝隙洒下来映照在上面,斑驳的月光似的。这应了那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云,正向四周外泻去。看不到山外有山,我们已站在巴山之巅了。

“高处不胜寒”,虽然已过小满,这里却像早春时节。穿着单薄,不可久居,我们早早地上了车,返回景区大门前,下山顺着神仙河驶向横溪。

千层流韵

横溪的千层河有九寨幺妹儿的美称,久闻芳名,今日终于得以一睹她的芳容。在景区大门前,廖场长给我们介绍了横溪及其千层河的大致情况。

清朝时期,这里的发展程度不在县城所在地的砖坪之下,曾是民国时期经陕入川重要通道。现保存有古盐道、岚皋第二古衙门、第二高等学府、古油坊、彭家古院子、古四王庙等古文化遗址。近几年,在充分保护植被的前提下,我们在千层河两侧分别修建了车道和步道。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和宣传,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出现了“井喷”现象。千层河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景区有高等植物9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448种,草本植物468种,蕨类植物72种。珍稀濒危植物22种。野生动物110种,其中鸟类65种,兽类45种;珍稀动物有25种。横溪镇政府又大力打造住宿、餐饮、篝火晚会、老式作坊为主的休闲体验园,已经卓有成效。这里是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园地,是供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

进了景区,溪流的左岸是车道;我们跨过一道小桥到溪流的右岸走步道。手扶栏杆,边走边看。看水,果然如传言“三步一潭、五步一瀑,步移景换,层出不穷”。天晴水瘦,潭,或以全石为底,水注其中,嗡嗡作响;或以砾石为底,水注其中,则如乐器加了消声器般的窃窃私语。有一潭曰“雷公潭”(旁有“雷公潭”石碑),全石为底,雪白的瀑流入注其中,溅起一片雪白的浪花,继而又消融在一片碧波之中。若是雨后,想是飞瀑片片,水雾弥漫,响声震天,如雷贯耳。瀑,或三三两两,各自被上面河床前沿的缺口撕成碎条落下;或集中一处漫过前沿整幅地垂下。潭,则有海纳百川不择细流的胸怀。雷公潭上游不远陡坡上的一挂瀑布则与前两者不同,它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从山腰流出地表后,几乎是垂挂着击打出一条窄窄的石槽,像一条雪白的链子从山腰上顺着石槽垂下来,在青山绿水中,它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这大概就是廖场长在神田说的“线形瀑布”了。隔着小溪,它对面有一半月形的观赏平台。平台上方的车道边竖了一块碑,上书“飞瀑泻玉”,是景区管理部门对这挂瀑布的命名。

看树,树林阴翳,遮天蔽日:千层河当属森林公园。林下满是厚厚的腐殖质树叶,种类繁多的草本植物分布其间。一位同行者,一眼发现了路旁的一种珍稀植物,嫩绿的秧苗刚刚长出几个叶片。他说这种植物叫“黄精”,是百合科的一种药材,有抗衰老的功用,被称为长生不老药,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在岚皋拍摄的《佛影迷踪》有介绍。他是县旅游局副局长王正友,曾从事秦巴山区植物学研究二十多年。《佛影迷踪》采访的专家有两位,他是其中之一的植物学家,采访内容就是珍惜植物黄精。可惜我的植物学知识极为贫乏,一路经过的草木没有一种我叫得上名字。

无论身处何处,植物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心醉。树林中,鸟雀欢噪,鸣声上下。走步道,遇树横斜挡道,或俯身而过,或骑上翻过。跨溪流,或横木为桥,或青石搭桥。游千层河,一切道法自然,不失本真。

古镇不古

我们走到“飞瀑泻玉”观赏平台时,几位耄耋老领导已是气喘吁吁,再无力往上走了,黄局长只好安排上车道坐电瓶车返回景区大门口。对照《景区景点示意图》,31个景点只游了6个。不过,有舍有得,这横溪有画廊之称,往下走,几条溪流汇入横溪河。由南往北,两岸土地平旷,农民新村一个接一个,水泥路面连通了每一个院落。在一家农家乐吃了午饭之后,去参观大河村农业观光园。我们看到了千层农业公司如何把木屑和苞谷芯的碎末装成袋经过高温消毒处理种上菌种放在培养室里长出杏鲍菇的,理解了什么叫无公害蔬菜,悟到了一点儿农业现代化的含义。

我们还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横溪古镇。古镇坐落在兴坪村境内的横溪河西岸长达400多米的河堤内侧,南北走向,有两道桥梁与东岸的公路相连。镇长袁少川领着我们由北边的水泥桥进入古镇。街两旁的仿古建筑已经建成,都是两层楼,实木门面。门页、窗棂、挑梁都为朱红色,有浮雕和镂空物件装饰;雨棚覆盖着朱红色的琉璃瓦:一片古色古香。袁镇长说,形成后的古街近400米,也是一个移民新村安置点;街道的下水道已经完工,路面将用石板铺成。靠近街道南端有一片开阔地,袁镇长说,这是一个文化广场,计划在西侧修建古盐帮会馆;古盐帮会馆既是横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又可用于文艺节目表演、烤全羊、篝火晚会的活动场所。

广场四周栽有移植的景观树,都是当地的树种,已经成活。南端有一道横跨横溪河的带有仿古元素的石拱桥,石拱桥北部的河堤上装有仿古灯饰。跨过石拱桥又回到公路上了。

公路东侧实际上已经形成半边街了。家家户户串串红灯高高挂起,一片喜庆,一片祥和。袁镇长说,这都是农家宾馆。他让我们随便走进一家去看看。我们走进一家,客厅里摆着几张小圆桌,还有根雕,楼上是若干间卧室,面临公路的阳台上有两盆映山红开得正鲜艳。前不久我曾到海南旅游,在兴隆华侨别墅住过。感觉到横溪的农家宾馆胜过兴隆的华侨别墅。

袁镇长又领着我们参观了兴坪村活动中心。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三层小楼,楼前是一个广场,在附近农家宾馆住宿的游客,晚上可以在这里观看或参与文艺晚会或篝火晚会。在楼的立面上装有宽大的LED显示屏。袁镇长没让我们上楼,而是带我们去中心南侧的烤全羊馆参观。

不过,参观了古镇之后,我一直纠结着:既是古镇,那是古已有之,哪有新建古镇之说?既是新建,何“古”之有?

问题很快就有答案了。上了中心三楼会议室,黄局长主持召开了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镇党委书记赵兵像是早已了解游客心理,他如是解释:横溪镇现保存有古盐道、岚皋第二古衙门、第二高等学府、古油坊、彭家古院子、古四王庙等古文化遗址,为依托千层河旅游,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我们决定努力打造集自然风光、人文古迹、民族风情、休闲参与为主的旅游体系。古镇属于这个体系的关键一环,虽是现代人打造,却凝聚了古元素古文化;再说,现在不古,若干年后不就古了吗?赵书记说,横溪古镇立体发展格局是“游千层美景,驻天然氧吧,观人间篝火,品极品羊宴,赏民俗风情”,估算总投资5965万。古镇建成后,预计能够入住古镇的游客每年将超过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超过万元。记得当年在宣传溢河宏大村时,有舆论说,宏大村是陕南第一村。现在看了横溪古镇,又听了发展规划的介绍,我估计横溪古镇极有可能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旅游亮点村。

赵书记邀请我们会后观看一下几天后将要参加县上“巴文化节”展演的民俗风情剧《盐道情》。我们先睹为快,看了演出。横溪镇对古元素古文化的发掘可见一斑。

长期蜗居县城,竟然不知有如此美丽的乡村!想到刚刚召开的座谈会上毕严副县长向我们通报的岚皋旅游发展态势:南宫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经开始,招商引资8个亿的龙爪子度假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正在创建中,“锦绣花里、休闲四季、渔家溢河、画中横溪”的蓝图也正在实现中,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激动:岚皋的现在很美好,岚皋的未来更美好!返回县城,见南宫山大酒店南侧的岚河二级公路桥正在紧张施工;在夕阳的晖光中,山环水绕的县城仍不失灵动之美,不禁又是一阵激动。

 

 

岚皋中学退休教师 罗发亮

(5月22日游览 6月9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