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岚皋县四季镇竹园村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升学、祝寿、乔迁、小孩满月等再次列入禁止操办事项,并明确了各项具体标准,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赞誉。
竹园村一角
今年以来,四季镇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和治理农村歪风邪气入手,坚持“党建+”系统思维,以党建引领“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涵的新民风建设,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改变观念,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
立规定矩规范人情消费
四季镇民风淳朴、乡情浓厚,村里乡邻关系好,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要宴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庆祝。除了婚丧嫁娶,盖房、买车、祝寿、满月、升学等喜事都要置办酒席。随之而来的人情消费增多、浪费之风抬头,逐渐成为了一些家庭走出贫困的羁绊。
脱贫攻坚,就得把群众身上的“隐形负担”减下来。四季镇以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为突破口,对村规民约进行重新修订,从“过事”范围、礼金标准、菜品数量、烟酒价格等方面系统规范人情消费,想方设法减轻群众负担。
村干部到户张贴新修订的《村规民约》
“除红白喜事,升学、祝寿、满月等一律不得操办”“乡亲随礼不得超过100元”“菜不得超过14道,烟不得超过10元,酒水不得超过30元,一桌总价不得超过200元”“违反规定置办酒席,红白理事会不予参与操办,并采取群众会议批评教育、责令检讨、张榜公示等措施予以惩戒”……各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既细致又明确,奖惩分明,操作性强。
同时,在村红白理事会的领导下,各村民小组成立了义务互助组织,负责村民红白喜事的直接组织、操办,不要酬金、不收红包,有效降低了群众的“过事”开销。
“以前喂4头猪,卖的钱光送礼就要送出去2头,现在送礼比过去少多了,挣的钱能存下来,脱贫更有希望了。”竹园村贫困户龚伦勤笑道。
评优树模汇聚向上力量
随着脱贫攻坚好政策的相继推行,一些够不上贫困标准的农户开始眼红,动起了“歪脑筋”。“一些人评不上贫困户就闹,怎么解释都没用”,竹园村支书杨佩勤坦言。还有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攀比、浪费、争贫风气日甚,成为脱贫“拦路虎”。
针对这种现象,四季镇大力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挖掘传播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凡人善举,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促使贫困户把财力和精力放到脱贫致富上。
新民风宣传牌随处可见
截至目前,四季镇先后表彰脱贫先进户10户,推出“巾帼脱贫标兵”“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先进典型30余名。创业能人王三翠获得“全国能人带户示范项目”称号,贫困户徐生美成为“陕西好人”候选人。同时利用网络媒体、道德讲堂、脱贫攻坚院落会等平台,讲述先进事迹60余人次。
今年,全镇新增产业大户126户,有5户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健康向上的风气日益浓厚。
干部带头共倡和谐新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新民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党员干部是关键。四季镇将“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内涵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作为各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是否有效发挥的重要指标,列入年度考核体系推进落实。
全体镇村干部带头践行“七禁止”要求,对婚丧喜庆活动,做到非亲不参加,在思想上提高底线,在行动上不越红线,为群众做好表率。镇上的退休老干部、村上知名人士也纷纷加入新民风建设队伍,为破旧立新、抵制不良风俗出力。
各家各户都悬挂着传统文化宣传牌、家风家训
同时,四季镇大力发挥文化浸润作用,结合“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文化培育工作,推动杨氏文化与“忠勇刚烈”为内涵的巴文化融合,在全镇兴起了传承弘扬“家规家训”活动高潮,以好家风引领新民风。
如今的四季镇,“诚、孝、俭、勤、和”宣传牌、村规民约宣传栏、善行义举榜等随处可见,挨家挨户的门楣上都悬挂着“家风家训”和“十星级文明户”牌子,村民们正沐浴着新民风,俨然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