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亏了本,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债务压得喘不过气,身为贫困户,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回忆起当年的苦日子,憨厚的舒永涛一脸迷茫。
几年前,家住瑞金村迦佛堂的舒永涛,两口子在民主街上开了个小型超市,收入尚可,五口之家过得红红火火。哪知风云突变,附近几个大型超市陆续开张,加上大众消费转向电商,小店和其它实体店一样,日益萧条,从盈利走到亏本,不得已“关门大吉”,还背了一身帐。2016年,他家成了贫困户。如何还清债务摆脱贫困成了他的奋斗目标。
勤劳才能致富。在脱贫攻坚政策的阳光普照下,回到农村的舒永涛,度过短暂的消沉期,逐渐发现了当地生产资源变废为宝的秘诀,也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春天。
2017年,舒永涛在村上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对“五位一体”有了新的理解。看到门前洞河清澈的流水,不正是“绿色”原生态吗?滋生出了生态养鱼的念头,这个想法得到叔叔舒少科的赞同。合伙养鱼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在朋友和村干部的帮助下,舒永涛申请贷款10万元,在村上申请互助资金2万元,向朋友借了3万元,加上叔叔的投资,共筹措资金30余万元,养殖规模2万尾的养鱼场在河边办了起来。他们二人多次外出学习取经,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养殖技术,养鱼场在两家人精心管护下日益壮大,喝清水长大的鱼受到市场的青睐,销路和名气逐步扩大。目前,年产量超过三万斤,毛收入20多万元,每家纯收入五六万元,脱贫致富路慢慢地迈上了正轨。
多门道多挣钱。“除开销售季节,渔场经营一个人就能照顾过来,闲暇时光不能闲着。”他发现满地的电器、废铁等垃圾没人要,何不收起来变卖成钱。舒永涛又干起了收破烂的行当。他买了俩二手货车,农闲季节,别人在家享受的时候,他却在挥汗如雨,随时在收购废旧物品,拆卸旧家电、旧汽车,还跑些运输,收入积少成多。他在经营养鱼场收购破烂的同时,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担任村级公路养护员,还承包了建筑工程,多点开花。由于质量过硬,服务又周到,全村几十户危房改造工程承包给了他。他的收入和积蓄一天一天的多了起来。慢慢还清了欠款,手头逐步宽松起来,事业有了更大的起色,换了俩大型货车,手头的活路也多了起来。
2018年,他被村民推荐为监委会主任,成为了村班子成员。
现任村会计的妻子张开春原先给他打下手。2018年村上缺信息员,他在村支书的劝说下,做通爱人的思想工作,在村上当信息员。由于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第二年就被聘为村会计,月工资两千多块,为家里脱贫致富“添砖加瓦”。
家里经济条件好转了,安全住房也得到了改善。舒永涛申请了易地搬迁分散安置,在公路旁修建了98平方米的房子。2019年秋天,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家。搬家时,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拒绝“搬迁宴”,亲朋好友送来的礼金,被他一一退回,他的勤劳淳朴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手头富余了,新房子也搬了,没有后顾之忧了。这得感谢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舒永涛兴高采烈地把《脱贫申请书》交到了村支书手里的时候,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